English

中国城市在行进

1999-09-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城市是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稳中趋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30.4%。

50年来,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从低速、波动、停滞走向稳定、快速发展的过程:自1949年至1997年,我国城市数量已由132个增加到668个,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由12个增加到81个;全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2.5%上升到30%;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5.1%提高到18%。

在新中国半个世纪历程中,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始终是制度创新的主角,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一直是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从以下五个方面揭示了我国50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趋势。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从1949年到1997年,我国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从2740.6万人增加到2.14亿人,增长了7.8倍。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人口增长10倍;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人口增长5.5倍;50万至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增长4.8倍;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增长6.4倍。

50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东南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所驱动。

——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有5.1%。改革前,市区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在8%至10%之间徘徊,城市人口总数也仅占12%左右。到1997年末,市区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

——设市城市数量不断增长。

1949年我国共有设市城市132个,至1978年全国城市总数增加到193个。改革开放以后的前10年,即到1988年,我国设立城市数达到434个,增加了241个,相当于前30年增加量的4倍。从1988年至1997年,设市城市数量增加到668个。

——城市区域迅速扩张。

1984年,全国295个城市市区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6%。1996年,由于城市数量增加和自身规模扩大,城市市区土地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8%。近20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武汉、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周围的若干县区,均已建设成为城市新区。

与此同时,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带)逐渐形成、壮大。如以北京、天津、青岛、沈阳、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城市自身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这种变革突出表现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第一经济效率,即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城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市国内生产总值1988年至1996年的年平均增幅为18%。1997年,我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有34个,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万元以上的城市有109个。

其次,城市巨大的聚集效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显示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特征。1988年至199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幅达19.3%。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市产业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GDP的比重从1988年的28.6%上升到1996年的37.2%。

第三,城市人均GDP保持平稳增长。从1988年至1996年,我国城市市区人均GDP平均年增幅达18.5%。

第四,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呈超前发展态势。从综合实力最强的50个城市与全部地级以上城市的对比看,50个城市所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1.1%,是城市平均水平的2.3倍,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50个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全部地级城市平均水平的1.3倍。

专家认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城市化不仅表现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区域的扩张,还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城市的集中、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

国家统计局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发展小城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城市化格局,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